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

手語翻譯幫老病號“說”病情




  9月22日是“國際聾人日”,也是東方助聾門診開設論文修改一周年的日子。這是上海唯一專門為聾人開設的手語門診。每逢周五,手語翻譯和自論文翻譯學手語的志願者都會來到這裡,為聽語殘疾人提供導診導醫全程陪同服務。雖然受到經費、人力限制,助聾服務每次只能服務30人,可是,這個門診開設一年來,已幫助千余名以往難以確診的老病號得到准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深受殘疾人歡迎。

  聾人看病有多難?市聾人協會副主席洪澤通過手語翻譯告訴:“以往殘疾人只能寫字與醫生交流,但寫字速度慢,醫生和排隊的病人都不耐煩。有些醫生寫字潦草,聾人看不懂,還會買錯藥。吃了幾次軟釘子,聾人往往怯於看病,小病忍成大病。”家住楊浦的聾人老孟患有高血壓和心髒病,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上,寧願自己給自己“看病”,病情一直沒得到控制。聽說東方有助聾門診,他專門從楊浦來到浦東看病,一段時間後,血壓值從原來的210-100mmHg恢復到120-80mmHg正常區間。

  手語翻譯邊海琴告訴,她遇到過一名捂著半邊腫臉的徐大爺來看病,他打著手語說,英文論文他去某大看了四次,打了四次點滴,腫還沒有消。原來,通過簡單的文字交流,醫生難以完全了解病情。通過邊海琴翻譯病情後,助聾門診的醫生詳細檢查發現,徐大爺實際上患了多發性腫瘤,趕緊對症下藥。

  來看助聾門診的大多數是老年人,所以,特別安排骨關節病專科醫生馬敏擔任助聾門診的“專職”醫生。他告訴:“很多來看病的聾人朋友病情都拖得太久了,看著都讓我心疼。”他最高興的是手語翻譯走進手術室,終於能給聾人做手術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為提高就診效率,避免聾人在擁擠人流中“走丟”,給社工配發藍馬甲,就診聾人則佩戴綠色的“笑臉卡”。因為聾人的心理往往中翻英翻譯敏感脆弱,所以,這張“笑臉卡”刻意不出現“聾人”二字,醫生和社工一目了然,其他人卻不會知道。

  市聾人協會主席陳捷表示,上海現有25萬名聽英文潤稿力和言語障礙者,手語翻譯捉襟見肘,所以助聾門診目前僅有一家,一些聾人專程從奉賢和金山趕來看病,希望能得到更多經費支持和更多熱心人士參與,在全市開設更多助聾門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