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星期日

台灣民宿的“過去式”創意 一道美景另類的成功

  儲藏谷物的“古亭畚”是卓也小屋的搶手“台中住宿獨棟”。
  要麼毗鄰於城鎮,要麼扎堆在景區,這是很多人對於民宿的想當然。然而,大多數的想當然常常並非創意。
  苗栗縣,似乎只有每年春末桐花季時,才能臨時躋身島內的旅游大縣;三義鄉,木雕雖鼎鼎大名,但對旅游消費而言難掩過於小眾化的資源匱乏劣勢。陳述完卓也小屋民宿所在區域的特色,假如你是一名精於市場分析的投資者,在10年前你願意接過這份在數百畝山地上建一座村落式民宿的企劃書嗎?
  曾經從事景觀工程和生物園藝的卓銘榜夫婦,其創業腳本就是如此與眾不同。10年之後,這份有些不循常理的計劃,讓卓也小屋民宿不僅吸引了眾多兩岸背包客挑剔的目光,幾乎成為三義木雕博物館、龍騰斷橋之外的又一景點,甚至還在台中市開設了同名的餐廳,在網絡上熱賣卓也小屋系列伴手禮。就這樣硬生生顛覆了大多數人的想當然。
  這種另類的成功當然需要創意。
  車行過三義山腳下的客家村落後,蒼翠的林蔭路,就開始灑滿一地的蟲鳴鳥叫。待轉至芭蕉葉掩映下的小徑,不久就能看見用山竹和茅草搭建的舊時農家門戶,上面還懸有兩串大紅燈籠。卓也小屋民宿的現身,有些“炫”得恍如隔世。
  “開民宿其實是想圓一個兒時的夢。”卓銘榜說,因為懷念兒時鄉間純樸的生活,家門前有水逢甲住宿塘,有鴨鵝悠游,有青山綠水,空氣中還有稻花香。於是,夫婦倆決定開個民宿,重現兒時記憶的場景。然而,“農業三生”(生產、生活、生態)這樣的書本理念,真正用於實踐中,卻並非那麼簡單。
  卓銘榜夫婦堅持以有機栽培的方式,種植了各式花草、蔬菜,園藝造景講究生態平衡,建民宿之前不僅留下了小葉欖、苦茶等原來的老樹,還種下櫻花、楓樹等新樹種。沒想到開店的前兩年,最多的“住客”居然是貪嘴的毛毛蟲,不灑農藥的新樹種葉子幾乎都被其啃光。後來一直堅持到自然食物鏈形成,各種鳥兒紛紛到來後,這些新樹種才逐漸豐美,生態也走向平衡。
  卓也小屋處處透出環保的理念。所有的房屋除了主結構是H型鋼外,其他的柱子、矮牆、桌子,都是利用漂流木做成,天花板懸掛植物手染布,茅屋頂覆以竹瓦,就連燈罩都是竹編的。此外,廚余污水以生態法過濾,在園區下方設置了沉澱池及植物過濾池,借由迂回水道內的植物及石塊過濾污水。如今,這裡不僅時常有貓頭鷹來棲息,還有大冠鷲、蓋斑鬥魚和各種蛙類、蜻蜓、蝴蝶等物種。當然,最令游客瘋狂著迷的是,夏夜裡推開窗就能看見地毯般密布的螢火蟲的光亮。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進入卓也小屋,能看到一個鄉間廟埕廣場,卓銘榜還規劃再建個戲台,作為小孩嬉戲的場所,或不時開演好戲。順著巷弄曲徑,房客的住處簡直就是一戶戶的農家,三合院門對門,方便互日月潭民宿相串門聊天,真是一幅簡單寧靜的鄉野景觀。
  然而,把民宿外觀建成舊時村落一樣的景致只是創意之一。卓銘榜夫婦還把舊時鄉間的谷倉設計成住屋,將自家種植的果蔬搭配成健康養生的料理,甚至還推出了當地傳承的植物染農業體驗。
  苗栗當地舊時用來儲藏谷物的“古亭畚”,成了冬暖夏涼的特色獨棟“別墅”,谷倉圓圓的肚子就是睡鋪。小小的起居室有大大的落地窗,可觀山水,或開門走出來到陽台和小花園泡茶閑聊;小屋提供的養生蔬食,五谷五蔬,因應時令,食材大部分取自自家的菜園或鄰近農戶。簡單烹調,自創品牌,加上老板夫婦頗下功夫的擺盤造型,備受食客們的好評;民宿的“桐顏草木染坊”是推廣當地傳統的植物染課程的所在。游客可借由采收藍草、制作染料,學習植物染的各種技術,如雲染、型染、札染等,然後再DIY創作成圍巾、披肩、背包等,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
  那個“兒時的夢想”,讓地處旅游資源並不出眾的苗栗山裡的卓也小屋,如今幾乎成為當地的又一大景點,甚至有島內的雄獅旅行社等專門開設一日游行程。其村落民宿概念還進入台中市,開設了一個同名的養生餐廳,並把自家生產的系列植物染手機吊飾等飾品,通過網絡熱賣到了大陸。慢活鄉間的卓也小屋不僅在台灣小有名氣,連大陸的一些背包客也紛紛慕名前來。今年初以來,已經有福建、北京、上海等地20多位游客前來入住,體驗那種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並非毗鄰城鎮,也沒有扎堆景區,卓也小屋就是如此在想當然之外有些卓爾不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