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香港塑膠袋稅實行以來消耗量不減反增



  香港塑料行業的一項調查表明,和手提袋預期相反塑膠袋,香港在實施塑膠袋征稅後,當地購物袋使用塑膠袋所消耗的樹脂總量反而增加了25%以上,業界對實施已有兩年之久的塑膠袋稅是否真正對環境有益提出了質疑。 調查發現,正如當初開征塑膠袋稅所預見的那樣,屬於禁用範圍的塑膠袋(通常是在超市和零售店使用的T型塑膠袋和模切塑膠袋)的消耗確有明顯減少。 但是,作為替代品的較厚型垃圾袋和可再用無紡布塑膠袋的用量卻急升,早已抵消了禁用塑膠袋的減少,使得從2009年7月對塑膠袋開始收費以來的所有種類塑膠袋的總體樹脂用量攀升了27%。

  香港塑膠袋制造業商會(PBMA)執行副總裁、同時兼任香港寰宇五金塑料制品廠有限高管的王維基說:“我們擔心塑料征稅對環保毫無益處。” 他說,其中的一項主要原因在於,原先香港居民重復利用塑料購物袋來裝垃圾,而現在只能大大增加對垃圾袋的購買。 王維基說,根據對該商會的100家塑膠袋制造會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開征塑膠袋稅之前,700萬香港市民每天使用的各類塑膠袋為78-80噸,而現在每天的用量約為100噸。 塑膠袋制造業商會稱,用來生產垃圾袋的塑料用量攀升了63%,用於無紡布塑膠袋的用量更是猛增了96%,而用於傳統型T型袋和模切塑膠袋的塑料材料重量分別減少了68%和20%。 該商會認為,導致塑膠袋用量不減反增的另一個主因是對無紡布聚丙烯袋使用的增加,這類袋子可重復使用且日益受到歡迎,其需要的塑料用量是傳統購物袋的30-50倍。這些無紡塑膠袋需要重復使用至少30次才能與傳統購物袋的塑料消耗量持平。

港府目前正對是否要擴大塑膠袋征稅範圍展開討論,包括在更多的零售店,包括服裝店或書店實施征稅,並且允許零售商自行留存塑膠袋收費所得,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上交給政府。 塑膠袋征稅在2009年施行了第一階段,約有3000家大型零售店、超市、便利店和個人保健品和美容品店開始對每個塑膠袋收取0。5港元。 香港的環保團體認為,這一措施起到了效果,應當進一步普及至市內的其他60000家零售店。當地的主要環保團體香港地球之友的女發言人Michelle Au說,根據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實施塑膠袋收費的商戶在塑膠袋用量上驟減了77%。 但據香港本地報紙報道稱,由於還有許多店鋪未被opp袋納入征稅範圍,去年本港填埋處理的塑膠袋數量僅減少了5。7%。 作為對塑膠袋制造業商會的調查做出的回應,Au說道,盡管塑料樹脂總消耗量有所增加,但她懷疑是否由塑膠袋征稅所致,旅游觀光人群的增多或是總體經濟的發展都有可能導致塑膠袋用量增加。

  她還說道,雖然無紡布袋消耗增加了,但無紡布袋使用量只有1700萬個,在2010年全港消耗的43億個塑膠袋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地球之友認為,香港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來減少垃圾產生,在2005背心袋年-2009年間,香港市內的垃圾量增加了7。3%,而港府當時曾承諾力爭每年減少1%的垃圾量。 地球之友說,“日漸富裕的生活方式及其帶來的新型消費行為”使得香港的垃圾日益增多,政府有必要出台更為廣泛的政策來加以應對,比如垃圾收費和生產商責任立法。 該團體曾在公開評論中特別將塑膠袋征稅稱為“解決垃圾過量問題的根本原因-對塑膠袋濫用的理想方略。” 香港環保署的一位發言人說,政府認為塑膠袋征稅取得了成功,因為這使市民養成了自帶購物袋去超市的習慣,成功地改變了消費者行為。 環保署說,相比塑料業給出的生產數據,垃圾處理方面的統計資料更能說明塑膠袋征稅的有效性,稱“受監管實體(即超市,便利店和個人保健品與美容品店)在塑料購物袋處置量上的減少超過了垃圾袋處置量的增加。”

  此外環保署還表示,政府已經加強公眾宣傳力度,不鼓勵過量分發無紡布塑膠袋,此類塑膠袋同樣也將成為征稅的對像。 至於塑料業方面,王維基稱預期政府將進一步擴大征稅範圍,但塑膠袋制造業商會認為,生物可降解或再生含量較高的塑膠袋應可免於征稅。 王維基說,商會內部仍在商討應訂立哪些具體的標准為這類塑膠袋提供支持。 在2006年香港剛開始醞釀塑膠袋征稅時,塑料業曾擔心這會導致塑料用量的減少,但王維基說,事實恰好相反。 王維基說,雖然塑料業在業務方面沒有太大的損失,但一直以來政府宣傳上的偏頗和媒體的負面報道損害了塑料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像。 他說:“由於政府把塑料產品妖魔化了,破壞了我們作為一個行業的整體形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